当前位置: 首页>忆端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桃枝插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这首民谣吟唱出了一个香香的民风民俗的端阳。
端午即端阳。记忆中的端阳节,总是有明晃晃的太阳;清香碧绿的糯米粽子;紫红皮的独头蒜;白生生的煮鸡蛋;芬香幽幽的香荷包;七彩丝线缠裹的缯子;还有绿叶泛白的艾叶枝条及剑似的菖蒲叶插满门框。那独特的芳香飘散在市井小巷,混杂在家家灶头间逸出的粽叶香中,多日不得散去。那传承了千年民风民俗的端阳节,怎一个“文化”词句涵盖得了!想想“大革文化命”的十年,受破旧立新的狂热驱使,哪儿还有端阳的影子?如今端阳节定义为法定节日了,可那纯朴的民俗佳节还会有那自古相传原汁原汤的韵味吗?
回想儿时的端阳节,总会梦到大院里的石榴树。北屋门前的石榴树一开花,端阳节就到了。娘把院内有限的空间打理得很周密,种上了月季花、秫秸花、鸡冠花、向日葵等,红火的就是那棵石榴树了。端午快到了,娘会提前两天买来粽叶,在井台刷洗干净,煮熟它。泡上糯米、红枣,包上粽子,养在井水里。石榴树下,有娘的针线筐,里面是针头线脑、碎花布,还有一个厚本子夹满鞋样子及七彩的丝线。我偷来丝线,咬着线头,精心缠那早已折叠好的菱形缯子。一双双、一串串的做好了,其中有多少念想,多少憧憬,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娘看到了,心疼地说这些线可以绣许多双花鞋样子:兰草、月季、兔子捣月、蝎子、蜈蚣,我便心生悔意,以后的端阳节就不轻易地动用娘的心爱之物了。想想打有记性时起,穿了多少双娘绣的花鞋,引来多少人对娘巧手的夸奖,我心里就甜丝丝的。端阳节里娘会拾弄些碎花布,红红绿绿的,一会儿就缝好一个个荷包,盛上由苍术、山奈、白芷、香附、辛夷等中药打成的香粉子,一结一系,香袋就做成了。那特异的香味,散风寒、通鼻窍、驱毒、避瘟,美美地挂在女孩们脖子上。娘还会缝些鸡形的,蟾蜍形的香袋给男孩们佩戴在胳膊上。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气氛越发浓烈了。早年有位远房的亲戚卖红土,平日里往家里挑送几筐红土,娘会管他顿饭。他掐算好的每到端午节必来。热腾腾的粽子他先吃,娘还会叫他带些给家中的妻儿。这样一吃一送,所剩不多了,我们小孩子眼巴眼望的。娘说他家中困难,有个蹲大牢的爹,听说是个现行。事情往下发展,因为娘的施舍,家里差点受到牵连。1966年端阳节一过,学上不成了,娘望子望女成龙成凤的奢望也破灭了,石榴树及满院的花草也没了。以后十几年的端阳节都过得无声无息,没滋没味的。
忆端阳,使我一洗心中多年的块垒。如今那香香的,悠远而又有意境的端阳被人们在一片和谐之中找回来了。吃的节日中,文化、信仰、闲适,才是其中的真滋味。
☆门诊咨询热线☆ 大厅咨询台:0516-83902087 客户服务中心:0516-83902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