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耳鼻喉医话┃倾听世界之美 守护听力健康
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耳朵是聆听世界的钥匙,爱耳护耳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如何预防听力损失?如何防治耳聋?
案例分享
45岁的李先生是一名公司中层,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熬夜。不久前的一天早晨,他突然发现自己右耳听不清了,耳朵有堵塞感,而且还感觉轻微头晕。他赶紧去医院就诊,经检查,他的右耳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医生及时为他进行了治疗,2周后,李先生的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突发性耳聋原因
突发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引起的,可导致听力迅速下降,或伴耳鸣、耳闷、眩晕等。家族中有听力障碍者、先天性发育异常者、长期处于喧闹环境中的人群、年龄增大的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的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容易出现听力问题。
听力受损的误区
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听力问题多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实,一些用耳误区也容易诱发听力问题。年轻人长时间佩戴耳机,即使音量不大,仍会导致耳蜗毛细胞疲劳,逐渐造成不可逆损伤。而且入耳式耳机比头戴式更贴近鼓膜,风险更高。
很多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听力下降是自然现象,不需要治疗或干预,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老年人听力下降可能由疾病引起,如中耳炎、心血管疾病等,需排查病因。长期耳聋会增加认知衰退、社交隔离、抑郁风险。此外,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其实佩戴助听器可以保护剩余听力并延缓听力衰退。
科学护耳远离听力损失
远离噪声 远离高强度噪声,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家用电器尽量选择低噪音款。合理使用耳机,音量不要太大,连续使用不要超过1小时,优选头戴式或降噪耳机,减少入耳式耳机的长时间使用。
避免掏耳与感染 避免频繁掏耳朵,不要用挖耳勺或发夹等硬物挖耳。同时注意预防耳部感染,洗澡后及时擦干耳朵,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涕,避免头部和耳部外伤。
控制慢性疾病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注意用药安全 警惕耳毒性药物,比如庆大霉素、利尿剂、化疗药等。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压力大、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戒烟限酒,吸烟会收缩血管,影响内耳血供,酒精可能损伤听觉毛细胞。
穴位按摩及保健 可以经常按摩听宫、听会、翳风、太溪、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也可以搓热手心捂耳,轻拍后脑,鸣天鼓,促进耳部气血循环。
中医食疗 对于辨证为肾精亏虚的患者,可以多喝黑豆核桃粥、枸杞山药粥。气血不足则可以多喝红枣桂圆小米粥、当归黄芪粥。痰湿瘀阻的患者建议多喝薏米茯苓粥、丹参山楂饮等。
适度运动 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功法锻炼,促进气血运行。
高风险人群的听力管理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听力,如有耳聋、耳鸣、耳闷等症状,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管理和早期干预,我们可以有效保护听力,享受美好世界的声音。
专家介绍
史志芳
副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多发病、常见病。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五、日全天,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