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石像 一处地标
医院会搬迁,时代在变迁,但这尊华佗像始终屹立如故。地标不老,中医人的心,就永远年轻。
自1985年5月23日,国内第一尊华佗石雕塑像在徐州市中医院落成以来,它便成了医院的文化地标。这尊由徐州群众艺术馆设计,采用汉王青石料雕刻而成的华佗全身塑像,高达4.5米,塑像下半部雕有华佗创造的五禽戏健身功浮雕,底座正中刻有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亲笔题书“神医华佗”四个大字,彰显着华佗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段记忆 千年医魂
春秋四十载,天地回转,变幻的是时空,不变的是济世仁心。回望上世纪80年代初,徐州市中医院职工们怀揣着对中医文化的热爱与敬仰,渴望树立一个能够代表中医精神的文化符号。徐州市中医院职工、徐州市名中医林世炘(徐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林涛的祖父)提议修筑华佗雕像,这一提议得到了时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响应。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尊凝聚着中医梦想的华佗雕像得以落成,成为中医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见证。
设计构思 匠心独运
雕像的设计者、徐州著名雕塑家李本华先生,对华佗像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娓娓道来。他深入研读历史资料,精心挑选优质石料,力求在细节上还原华佗的真实形象。从服饰到年代,从面部到手部,每一个细节他都精雕细琢,确保准确无误。最终,一个背负悬壶济世药葫芦、手持药箱、面带悲悯与仁爱的华佗出巡造型跃然眼前。这座雕像展现了华佗的医者风范和人文情怀,更彰显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华佗精神 传承发展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鼻祖”。他以一把麻沸散开世界麻醉之先河,凭一枚银针通经络、起沉疴,更以“五禽戏”传养生之道,惠泽千年。《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作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其发展与华佗精神紧密相连。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普同一等,皆如至亲。华佗的悲悯和仁爱永远跳动在中医的脉搏里。
地标永恒 薪火相传
从东汉到现代,穿越千年,中医师承古今交融。“精研创新,敢为人先”,华佗的求索不倦如引路明灯,让中医智慧永续流传。这尊华佗雕像不仅是徐州市中医院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寄托,更是中医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见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医精神都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贡献着无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