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爱珍
走进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总能见到一位头戴燕尾帽,身穿橄榄绿护士服的亲切的忙碌的身影,她,就是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爱珍。刘爱珍护士长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卫校,分配到徐州市中医院,从此拉开了护士生涯的序幕。二十二年过去了,她没有忘记自己在南丁格尔像前的誓言: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护理事业。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的急诊病人,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生与死的较量。作为一名护士,她深深懂得,护理工作不仅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组织纪律,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有对病人满腔的爱。
去年冬天,急诊120接来一位老年车祸病人,病人家属一时联系不上,刘爱珍护士长毫不犹豫地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由于腰椎损伤,老人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她像女儿一样守在老人身边,为老人端茶,倒水,喂饭,擦身子,倒大小便,换衣服,陪老人聊天,照顾得无微不致。老人家属赶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她的手感激地说:“护士长,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次,安徽萧县送来一名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当时,患者神志不清,口吐白沫,躁动不安,病情十分危急。刚刚出差回来的她,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惫,立即和医生一起投入到抢救患者生命中。患者的呕吐物溅了她一身,难闻的气味熏得她阵阵欲吐,平时十分爱干净的她,却顾不得这些,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患者的安危。三天三夜,她守在抢救室,几乎没离开患者一步,争分夺秒地抢救,精心的护理,终于把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满腔柔情的她,管理起科室工作,却是严字当先,泾渭分明。
急诊科病人多为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抢救工作需要争分夺秒。为了让每一位护士都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身为护士长的她,狠抓护理“三基”训练,她结合科室实际,制定详细的业务学习计划,根据每位护士的特点,个性化地组织学习、训练、检查、考核。规定的内容不练完,规定的知识不掌握,任何人想从她那里偷懒都不可能。担任急诊科护士长这些年来,每一种抢救药品她不知提问了多少遍,每一件抢救设备她不知手把手的教过多少护士。通过岗位练兵,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了,护士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节节攀升,历次医院考核中,急诊科护士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更值得骄傲的是,2009年三甲医院复核检查时,急诊科护理工作,无论是科室管理还是业务技能操作,都赢得了检查团的高度赞扬。
她是一位好护士,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说起父亲和女儿,刘护士长心里充满了愧疚。前不久,刘护士长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而施行介入手术,正在手术室门口焦急不安地守侯的时候,科室年轻护士小李突然打来电话:“护士长,外院转来一位高烧患儿,多处血管都已被破坏,扎了好几针没有成功,家属要求见您。”她是护士长,也是一位母亲,她理解患儿家属的心。她从透视窗看了一眼手术台上的父亲,便头也不回奔向了科室……
大雪纷飞的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从睡梦中惊醒:“急诊科来了四十位车祸病人,速来医院抢救。”她知道,这就是军令,撂下电话,披上大衣便消失在暴风雪中。来到医院后刘护士长得知这四十位车祸病人,都是回家过年的民工,由于雪天路滑,客车翻车,人员受伤严重,她的心情更沉重了。她立即组织了护理抢救组,有条不紊地实施急救措施,吸氧、开脉通路、清创、护送患者检查、进手术室……太阳升起来了,这四十位病人已妥善安置,她这才想起爱人在值夜班,年幼的女儿还发着高烧。
难怪她的女儿怨她。多少年来,她心里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2024欧洲杯买球APP-官网的是她的病人,她的护士姐妹们。护士生病了,她主动顶班;护士心情不好,她主动谈心,护士家里有困难;她主动帮助;节假日,她主动把休息让给护士……
她就是这样,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挚爱她的护理事业,捧出了一颗炽热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透过她,我们看到了“先进工作者”、“个人”、“市百佳护士”、“青年岗位能手”这些光环背后的心血和汗水,领略了白衣天使的风采。
20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