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欧洲杯下注平台_2024欧洲杯买球APP-官网

图片
咨询电话: 8008288120
医院地址:徐州市中山南路169号
皮肤内科当前位置: 首页>皮肤内科

灰指甲的分类

来源: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 最后更新时间:2018年1月26日

俗称的“灰指甲”在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甲癣则是特指皮肤癣菌所导致的甲病。
一、病原学分类
按照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可做以下分类:
1.皮肤癣菌
皮肤癣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常见,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菌等。
2.酵母菌
酵母菌则主要是念珠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其它种如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也可致病。非念珠菌类酵母菌有念珠地丝菌、毛孢子菌等,最近发现糠秕马拉色菌也可侵犯甲板。
3.非皮肤癣菌
包括柱顶孢、曲霉、青霉、帚霉、链格孢霉、镰刀菌等丝状真菌也可引起甲真菌病。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人群甲真菌病患病率为2%~18%,超过70岁者患病率可高达50%。中国甲真菌病平均患病率约为15%,香港居民趾甲真菌病患病率为17%~21%。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病的30%,占甲病的50%,趾甲的发病率比指甲高4倍多。
二、临床分类
国外将甲真菌分为4型:
1.远端及侧端甲下型(DSLO):最常见,真菌通过甲床或甲皱侵入甲板。表现为远端及侧端游离缘甲剥离,并向近端扩展。伴甲板脆性增加和角化过度。一些真菌可产不同色素如短帚霉产棕色、球拟壳蠕孢产黑色等。
2.近端甲下型(PSO):原发性少见,多由红色毛藓菌引起。外伤、糖尿病、银屑病、慢性甲沟炎和外周脉管疾病可继发本型感染。甲板仍光滑、完整。本型随艾滋病发病上升而增多。
3.白色浅表型(SWO):较少见。真菌直接通过甲板浅层侵入,形成小的、浅表性白色斑点并增大、融合。最终甲变软、变粗糙,呈琥珀色,多由须癣毛癣菌和枝顶孢霉种引起,也见于头孢霉种、曲霉种和头孢镰刀霉。
4.全甲营养不良型(TDO):为上述3型发展的最后阶段,全层甲板受累。
此外,还有2个特型:真菌性黑甲,由红色毛癣菌及双间柱顶孢等产黑素的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和酵母菌引起,表现为纵嵴性黑甲;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原发性甲感染,为甲板全层受累的营养不良型念珠菌病,因甲下碎屑堆积,甲板易于剥离,遗留角化过度的甲床。
国内甲真菌病临床可分为5型:
1.远端侧位甲下型(Dist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常有足癣手癣发展而来,致病真菌由甲远端或侧位甲缘处侵入,沿着远端甲下甲床至甲下甲板。表现为甲板混浊、变色、增厚,甲床下角质增生导致甲下碎屑堆积。病变自甲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2.近端甲下甲型(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致病真菌自近端甲小皮角质层侵入,从甲根部向远端生长。常表现为近端甲板不平、增厚,有时会出现颜色改变。若合并甲沟炎,长考虑为念珠菌引起的感染。该型常发生于免疫低下患者。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
3.浅表白甲型(White superficial onychomycosis)致病真菌自甲板表面直接侵入,常形成白色岛屿状损害,边界清晰,严重者至全甲板变白、表面失光泽、鳞屑等改变。临床上此型相对少见,在AIDS患者中多见。主要致病菌为须癣毛癣菌之间变种及霉菌。
4.甲板内型(Endonyxonychomycosis):真菌侵犯甲板全层,但不再向下发展,病甲表面呈浅黄或灰白色,高低不平但很少缺失。此型很罕见,主要由苏丹毛癣菌引起;
5.全甲破坏型(Total dystrophic onychomycosis)上述各种类型的甲真菌病未经过治疗,最终均可发展为全甲的破坏。

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致力于皮肤健康事业~~缔造健康肌肤,还您璀璨人生!
垂询热线:0516——83902308